首页

国产女王调教男奴 种子

时间:2025-05-29 01:18:16 作者:2025年度“邵逸夫奖”揭晓 4位科学家揽三大领域奖项 浏览量:75323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发挥何种作用?

  ——访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

  作者 王梦瑶

  去年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下的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但全球绿色转型仍然面临挑战。

2023年11月30日-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举办期间,在绿区的一个展区内,举办方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表达气候改善需要共同合作,人与自然需要平衡,提醒人们地球就在人类手中。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今年11月,COP29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各国将就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寻求共识。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能源转型是否面临安全顾虑上升的挑战?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近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就上述问题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绿色转型面临压力和挑战。能源转型会否增加能源安全风险?

  邹骥:首先需要辨别对“安全”的关注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特别是当它与绿色转型和能源转型对立时。我会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回答:这是假命题。

  目前,油气等化石能源并不能代表“安全”,特别是在地缘政治背景下,化石能源进口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对中国和大多数国家而言,可再生能源是可以使用的最安全的能源。虽然在建立初期,可再生能源体系面临众多挑战,但一旦建立成型,路会越走越宽阔,因为太阳能、风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正是为了解决安全问题。

  在谈论安全观时,我们认为出于安全考虑需要迅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以降低化石能源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前景,并且具有一定现实基础。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并不对立,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越快,就能越早实现能源安全。

  中新社记者: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扮演的角色是否发生变化?

  邹骥:中国于1992年参与缔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1000美元,尚属中低收入国家。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大量建设重要基础设施,需要发展,也就需要拥有排放权。

  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0美元,人均GDP增长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完全不同。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支柱产业发生变化。未来,中国将主要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芯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支持经济发展。中国居民的收入增加正逐渐与排放脱钩,能源弹性和碳弹性都在下降。如今我们希望享受更好的环境,进而也更加关注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

9月1日,四川成都,比亚迪展馆内的仰望U9纯电车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当前,世界范围内以新能源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过去十年间,中国光伏成本降低了约80%,为中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逐步凸显。今天中国在世界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已非空谈,而是有企业、技术、成本,和已经实现几万亿元人民币级别固定资产投资支撑的现实。

  中新社记者:在全球绿色转型中,中国还能在哪些方面作出进一步切实贡献?

  邹骥:截至今年7月,中国风光装机合计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既定目标。中国正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实质性推动作用,且应更积极地向前发展。

  “小院高墙”和破坏遏制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反而是应当合作解决日益迫切的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拥有不断发展的绿色产业,是绿色转型有力的践行者和实施者,有责任和能力为全球范围内的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6月13日,航拍位于江西九江瑞昌市洪下乡的蜈蚣山风电场。魏东升 摄

  中新社记者:未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还有哪些合作与讨论空间?中国在其中可以发挥何种作用?

  邹骥: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超过全球的一半。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需在2030年前的剩余时间内,将年均增速提高36%才能实现设定目标。报告指出,即使所有国家都全面落实当前目标,世界距离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至11000吉瓦以上的目标仍差30%。

  气候问题如此严峻,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行动,加速相关领域发展。气候雄心不能是空中楼阁,而应建立在可行的实施基础之上。中国的光伏、风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迅速,奠定了全球绿色转型的产业基础。

  中国有信心,也具备条件来实现气候目标,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此作出贡献,依据科学技术原理,遵循市场逻辑,倡导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将自身利益与全球利益相融合。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各国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巴黎协定》进程。(完)

  受访者简介:

邹骥。受访者供图

  邹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在经济发展、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综合决策相关领域深耕多年,曾担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与联合国气候谈判。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阳江核电站年度上网电量首破500亿度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俊认为,节目引入来自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嘉宾,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兴趣喜好,甚至细致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在恋爱过程当中的种种细节偏好,增强了多元文化的交织的意义和色彩。

2024年全国西部国际象棋推广工程(青海站)落地青海德令哈

黄麒甡8岁时随母亲从台湾来到成都,见证了家中农场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在农场成长的他,对农业发展有了深刻理解和体会。大学毕业后,他接过母亲的“接力棒”,选择留在“第二故乡”打造智慧生态循环农场。

新疆喀什地委委员文福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河北新闻网介绍,河北省将积极推动与世界银行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开展更加务实广泛的合作,促进知识、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共同探索碳中和城市建设,加强超低能耗建筑领域合作;合作推进港口和航运绿色高效发展。

民进党当局淡化台湾光复 国台办指其为“新两国论”虚构历史依据

青海,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明确指出:“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充分考虑青海独特的资源禀赋。”“不是什么都能做的,要有选择性地有所作为。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克拉玛依,不只有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光彩”故事,利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和联合国贸发大会特别观察员身份,探索以民间外交方式讲好中国减贫故事;

相关资讯
秦海璐周一围回应行业争议:演员要有责任感

第二至第九个专题分别阐述做好金融工作的“八个坚持”。“八个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是对全球金融发展经验成果的借鉴与超越,是我们党不懈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摘编》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西方金融模式的特点是金融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资本具有强烈的逐利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金融容易脱实向虚、自我循环、自我膨胀、无序扩张。国情不同,金融的价值取向不同,我国不可能照搬西方金融模式,只有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才能行稳致远。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特别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其中,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为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而它们正是“八个坚持”的前两个。“八个坚持”构成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